上海在复旦大学等7家高校成立市政府立法研究基地
2月17日,上海市政府立法研究基地成立暨合作共建签约仪式在上海市司法局举办。会上,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政法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等七所高校(科研院所)与市司法局签订合作共建协议,正式成为市政府立法研究基地,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的政府立法高端智库,为本市政府立法实践提供智识支撑,为培育高水平的立法专业团队和立法人才提供平台,助力推进本市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
市政府立法研究基地将主要承担三方面职能:
(一)开展前沿问题研究。围绕上海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战略目标,以及上海建设“五个中心”、“三大任务一大平台”、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等国家战略和全市中心工作,紧跟全球新技术、新业态、新经济发展趋势,聚焦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开展国家和地方立法重大课题研究,参与立法方面的国际交流合作,起草立法决策咨询建议,论证立法中的重要问题,参与学术期刊立法专栏建设等。
(二)参与政府立法实践。参与起草专业性强、综合性高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浦东新区法规草案,参与组织立法听证,开展立法评估,参与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清理,积极争取承担国家重大立法项目草案起草任务等。
(三)倾力立法人才培养。针对立法领域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组织教师、研究生、实务专家等举办立法论坛、立法沙龙等。受托开展立法业务培训。组织基地研究人员和研究生到市司法局挂职、实习。安排市司法局立法实务专家担任高校研究生培养实务导师等。
据介绍,上海自2021年起设立了市政府立法专家库,30名立法专家在立法草案起草、重大制度论证等方面发挥了卓有成效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经济层出不穷,立法的前瞻性、综合性、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本市政府立法部门在数据、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等相关立法等过程中,在立法专家库以外还邀请了计算机、汽车、电子信息等相关领域专家深度参与,对增强立法的科学性发挥了积极作用。
此次成立基地的7家高校和科研院所不但拥有实力雄厚的法学学科,还拥有相应的专业优势学科,成立立法研究基地后,立法实务部门与科研院校将共同构建一个常态化、制度化、可持续的智库平台,对新兴领域的重点立法项目开展全面、深入、细致地研究,为相关立法项目提供综合性强、专业性强、多学科融合的立法智库支撑。
为您推荐(点击阅读)
1、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大会召开,市司法局亮出法治化保障名片
2、这24个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任务,都是市司法局的“责任田”!
编辑:冯小瑜